如果把液晶分子重新排列,并且尝试单独控制某个像素点,那么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反应时间。”
说着白川英树取过一块画板,用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把这种新的思路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白川桑请看”白川英树把画板展示向他,“只要在液晶背部设置特殊的光源,再通过大面积紫外线蚀刻的技术。
直接在屏幕上大面积的对应每一个子像素刻画晶体管,再经由驱动芯片精准的控制每一个子像素的电压,最后借由此改变它们的通光量。”
“这样”白川英树用笔在之上画了一道箭头代表光线,“因为像素点被单独控制的原因,屏幕的响应速度可以达到40~80ms。
而且主动式矩阵使液晶分子带有记忆性,不会随着电场的消失马上还原。
虽然最终的效果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角度,但是这存在一个延迟的过程。
这就使得多种色彩可以同时融合呈现,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彩、全彩。”
通过白川教授的详细解释,白川枫已经搞清楚了这种全新显示技术的原理。
不过相对于那些专业性的词汇,他只记住了两点。
40~80ms的延迟,以及全彩!
40ms的延时代表着什么,1/0.0425,这就意味着它可以每秒呈现25帧的画面。
25帧是什么概念,25帧就是现在电视机和电影的画面格式。
这就代表着这种新技术,已经达到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规格要求。
而且,它还是全彩的!
“这种LCD屏叫什么?”白川枫眼睛变得闪亮。
“我们称它为TFT-LCD,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
“现在有实验品吗?”白川枫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体验这种新技术了。
“有,但还不完善。”白川英树也不废话,立即把一块精心保护的袖珍显示屏拿了出来。
要说它和刚刚的STN屏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显示屏的背板后面有密密麻麻的灯珠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的排列在一起。
此外和STN及TN屏浅色的基板底色不同,TFT屏的面板看起来是黑色的。
白川枫眼睛一亮,这让他想到了前世很多屏幕不供电时也是黑色的样子。
难道……
事实也确如他所想,接上电之后,屏幕里的色彩亮瞎了他的钛合金眼。
这完全就是地地道道的彩色啊,和电视机里的彩色一样。
此时屏幕上播放的是一张东京街景图,那色彩斑斓的广告牌和现实中的照片没什么区别。
当然受限于像素较低,清晰度上肯定不能和照片相比。
但现在才80年初啊,这进步可大了去了,白川枫有些兴奋。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厉害了。
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小了,尺寸比掌机的LCD屏还要小,也就比电子表的屏幕大了一些。
即使有着这样的不足,却依旧让他找到了一丝记忆中的熟悉感。
“因为没有特殊定制的驱动芯片,屏幕内部的结构也还不够优化,暂时只能做到这么大了。”
现在的只能算半成品,连实验室样机都不算。
在一些细节上还有明显的缺陷,比如现在只能放图片而不能显示动态画面。
白川枫也感觉现在的产品还不够稳定,就这一小会儿就有闪屏现象出现。
“如果按照设计思路进行下去,TFT屏的完全体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有瑕疵不要紧,重要的是未来潜力如何。
“按照设计预想,它将来可以完全取代CTR显示器。
因为通过光源及驱动IC单独控制每一颗像素点,它就不存在STN屏由四周向中间传递的延迟效应。
只要有足够的光源,算力足够强大的驱动芯片,那么理论上每一颗像素点就可以同时动作。”
之前的STN是控制整片区域的光源,那么处于这片区域内的像素点只能同时执行一道命令。
但是TFT相当于为每一粒像素点提供单独的光源,大家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命令。
通俗点说就是控制的更加精细化了,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屏幕的低延迟特性。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有缺陷那就说明还有改进的空间,白川枫比较在意该怎么解决问题。
“性能更好的驱动芯片,现在的这一款IC只能控制这么大的屏幕。
还有液晶基板的封装工艺、蚀刻工艺,也要改进,因为它需要实现像素点的精细化控制。”
听到他的提问,白川英树也不含糊立即说出了主要的两个问题。
“驱动芯片那里交给芯片研发部,封装及蚀刻工艺只能拜托白川教授了。”
“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了。”
“按照教授的预估,大概什么时候TFT才能正式进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