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60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说罢,李易伸手一拉,红绸飘落,石柱上一行行金灿灿的大字出现在众人眼前,与此同时,不远处一群从七八岁,到十几岁的几百个少年人,在诸葛亮的打头带领下,齐声亮开嗓子喊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孩童或少年们的嗓音干净且清脆,在这上午的时候,映衬着明媚的光线,更是带上了几分空灵的意味,让人不知不觉的就沉吟其中。
这些书院的学生一连诵读了三遍,方才停歇,而那些世家之人,在短暂的沉默后,就仿佛不约而同一般,齐齐喝了一声:“好!”
众人的这声喝彩绝对是出自真心,纵然是之前对李易有些意见的古板之人也不例外。
没办法,这几句话的境界实在是太高了,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听了都会触动,这些世家之人又如何能例外?
而且,他们拜服之余,也是异常震惊,面前的李襄侯到底是有着怎样的胸怀抱负?
之前李易的那些发言,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觉得李易明显是在给他自己的野心做铺垫,但现在,即便是远近本最为质疑李易的人,心中想法也不由得悄然发生了转变。
李易或许真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人,否则,如何能说出这等大气磅礴之语?
李易站在石柱中央,听着周遭的私语之声,心中知道,有着“横渠四句”兜底,今日事情算是成了。
其实李易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横渠四句”被他翻来覆去的拿来忽悠人,自己都记不清用了多少次,不是李易没节操,实在是这四句话的杀伤力太大,效果太好,就跟神兵利器一般,每次祭出必有奇效,如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这四句话的下面,成为了他的咳咳。
而且,今日也是李易头一次将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横渠四句”,想来假以时日,这几句话必然会传遍天下,而他李易之名,也会更上层楼!
李易很淡定,一直等周遭的议论之声渐渐停歇,这才抬眼望去,脸上露出一种比较亲和的笑容,伸手往厅中一指,道:“今日书院开山门,劳烦诸位见证,易不胜感激,于是略备薄酒,还望诸位莫要嫌弃。”
李易说罢,躬身请众人入内,那些世家之人慌忙还礼,这次要比第一次互相见礼的时候真诚了许多,腰背也弯得更低。
曾经那个杀了董卓,有功于国家的李襄侯虽然能够让人或敬或畏,但现在李易表现出的大胸怀,大抱负,更让他们自惭形秽,甚至不敢与李易并列。
李易起身,微微一笑,便迈步往厅中走去,众宾客略微停顿后,这才跟上。
作为观众目睹李易表演的文聘却是站在原地不动,自顾自的出神,直到黄叙推了推他,文聘这才缓过神来,下意识的脱口道:“今日过后,襄侯,大事成矣!”
黄叙先是一怔,随即露出笑容,道:“将军,请!”
进入大厅后,气氛就比较轻松了,李易没有再主动谈那些太过高大上的话题,他知道,有些事情适当讲一讲,可以提升逼格,鼓舞士气,但如果一直都挂嘴上,莫说别人压力太大,就连他自己恐怕都会受不了。
所以,李易之后多是与人推杯换盏,说些风土人情,还有民风趣闻,鲜少谈到正事,偶有涉及,也是别人问起的。
毕竟如今荆州的形势那么糟糕,这么多人的饮宴,想要避开这个问题,实在是不现实。
于是,李易便找机会做了统一的解释,直言因为与刘表有些误会,在误会解除之前,南阳如果出兵,李易不会放心让刘表站在他背后,相应的,一旦开战,刘表首先也会选择拿南阳兵马来消耗。
总之,现在出兵结果多半糟糕,难有胜算。
不过,为了安抚人心,李易也有透露,他正在与刘表商谈,只要商谈妥当,南阳兵马很可能就会有所动作。
李易的回答虽然有些含糊,但也算是给了一个交代,再加上现在世人基本都认为刘表派人刺杀过李易,所以,李易心有犹豫情有可原,之后也就没人继续就这个问题继续深究了。
酒宴过半,李易回到上首坐下,陆续有人单独来向李易敬酒,当然,敬酒是其次,重要的是借着敬酒的时候表示一些态度,比如表态将来会坚定支持李易的工作如何如何之类的话,亦或者直接一点,表示为学院庆贺,给李易送上点粮食,生铁什么的
来干这些事的都是受邀宾客,至于李易的自己人,却是没人瞎折腾,但在众人进行的差不多了后,却见庞季捧着一个匣子走到李易面前,轻声道:“主公。”
“子尚啊,你怎地也来给我送礼?”
李易笑呵呵的打趣着,但眉头却是皱了一下,眼眸深处也有着一丝遗憾,今次书院开门,他的副院长除了蔡邕与黄承彦之外,原本李易还准备了一个副院的位置,那就是庞德公。
可是庞德公这人实在是太难请了,刘表早先就被拒了三次,此事人尽皆知,以至于李易虽然心里痒痒,都不敢贸然登门。
后来李易找黄承彦,让他帮忙,但黄承彦却自谦的表示,他自己这个隐士其实是沽名钓誉,而人家庞德公学究天人,奈何本身并无半点仕途自心,李易花点精力,或许可与其为友,但想让庞德公为臣难!
于是,李易便知道了,庞德公跟陶渊明是两种人,后者你给足他脸面,让他潇洒了,就能哄得他屁颠屁颠的给你做事,但庞德公是真隐士,无欲无求,这就很难下手了。
但李易多少还是不甘心,于是前些天便少有的亲笔写了一封信,让庞季将信给庞德公带去。
为了能吸引庞德公注意,李易在信中讲了自己的许多看法,观点,爆了许多可以让人刮目相看的干货,同时姿态也放得很低,希望可以以此打动庞德公来做他的副院长,但最后结果却是庞德公依旧没来。
庞季为此还专门向李易请罪,李易倒没小心眼怪他,只是心中郁闷却是难免。
所以,看到庞季向自己送礼,李易还以为他是想赔罪什么的,李易有点不乐意,他真没小心眼啊,庞季这么干岂不是叫人误会?
庞季见李易貌似有点郁闷,赶忙解释道:“启禀主公,此物不是季所准备,而是叔父命人送来,为主公书院贺礼。”
“哦?”
李易表情微微变化,既然是庞德公送来的,之前那点不快也就散去,转为期待,连忙道:“快快与我一观。”
“喏!”
庞季应了一声,将盒子放到李易面前,见状贾诩他们几个也凑了过来,对于庞德公会送给李易的东西很是好奇。
庞季打开盒子,上面一叠皮卷,庞季将其捧起,交给李易,说道:“叔父早年游历天下时,喜好山水,每到一处,便有记载,叔父得知主公乃英明之主,能保百姓安康,便将以往图册汇总,包含荆州,扬州,豫州三地地形图,以及其他州郡部分,今日一并交于襄侯,希望能为主公大业助力。”
李易闻言,心中大为激动,甚至都没来得及回应庞季,直接拿起了最上面的一张图画,一看正是江夏的山河地形图,其中河流山脉轮廓,皆有标注,虽然远远比不得后世地图的精细准确,但就当下来说,却是比李易见过的大多数地图都要优上几分。
古代打仗,因为信息与地域局限,稍微偏远的地方,行军往往都要凭借斥候开路,闷着头贸然往前走,很容易中埋伏,甚至是带着大队人马走错路,这种事情听着可笑,但历史上真有不少类似情况发生。
而如今得了庞德公送来的地形图,可以说,在三州之内,李易的兵马在行军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便利,不要小看这点方便,要知道兵贵神速,能够比敌人快上一两个时辰,或许就足够决定战事成败了。
李易又忍不往下翻看几张,然后才回过神来,看着庞季感慨道:“庞公如此厚礼,易欢喜之至,唉,子尚,你说说,庞公真的不能来南阳么,李某可保证,除去教书育人之外,绝不强迫庞公做半点违背心意之事。”
李易旁边几人,也纷纷看着庞季,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庞德公送来的地图的珍贵,但地图是死物,再珍贵又如何能与庞德公这个大活人相比?
被众人目光灼灼的看着,庞季压力很大,低头苦笑道:“主公请看,匣中还有一物。”
只见庞季从匣中取出一卷竹简,道:“叔父有言,其一生有两件得意之事,其一便是这些地形图,只是这些虽然对主公有所帮助,但只能相助于一时。”
李易眼睛一亮,问道:“庞公太过谦虚了,不知那另一是”
庞季展开竹简,道:“叔父之前时光,除去游历之外,多数便是在钻研“易经”,今日为主公所献乃是易经总纲,另有全书三册,以及叔父近三十年研读注解,共三十余篇,已为主公送入城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