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庞季语气稍微有些变化,道:“叔父请季转告主公,易经之道,便是叔父倾尽心血,也不敢说能窥其一斑,叔父将其心血注解赠与襄侯,还望主公择取可信之人授之,如能精研,天雷地火,风雨变幻,日月轮转,皆可为主公所用”
庞季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有些虚,他其实说谎了,在收到李易的邀请之后,庞德公直接就来了宛城,甚至刚刚李易那一番表现,庞德公就在人群中亲眼目睹。
然后庞德公招来庞季,说了他对李易的评价,非常高,庞季非常高兴,他觉得有庞德公在,他的腰板也就硬了,可庞季没想到的是,庞德公将李易夸了一顿之后,却是将木匣给他,让庞季交给李易,至于他自己,却表示要去云游天下,让庞季在李易这里好好做事,不要挂念,然后飘然离去
当时庞季都凌乱了,他不能理解庞德公为什么会这样,却也不敢违背,只能按照庞德公的吩咐将东西送给李易,只是交代完庞德公的话后,庞季自己觉得,庞德公送的确实都是“珍宝”,只是那第二件礼物说的好像有点过了,李易会不会觉得他是在胡乱吹嘘?
庞季还在不安,根本没注意到李易在听到他说什么风火雷电后就下意识的将那卷竹简给抓紧了,仿佛是怕谁会来抢走一般,直到察觉自己反应过了,李易这才松开手,然后拿着竹简细细打量起来。
这卷竹简是易经总纲,其中每一个条目后面,都有类似小标题的存在,然后又补充标注具体注解在哪一卷中。
片刻后,李易小心的合上竹简,他算是知道,诸葛亮的本事是跟谁学的了。
李易将竹简放回匣中,心中有欢喜欣慰,却也有遗憾。
因为李易知道,庞德公将这些东西送出来,自然就表示着,彻底没有让他出仕的可能了。
李易正唏嘘着,忽见庞季面色紧张,不禁摇头笑了笑,然后一脸认真的对他说道:“庞公所赠之物,万金不换,还请子尚待我转告庞公,庞家不负李易,李易亦不负庞家!”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第394章 征南将軍!
“我”
文聘身形微晃,李易这一问,却是给了他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的确,文聘有那个自信,凭借他的威望,完全有把握抢了张允的兵权,可事情不能那么干,文聘也不是那种人,更何况,这可是在打仗啊,太犯忌讳的事情不能做,不然他前脚抢了张允的兵权,估计第二天就能收到“嘉奖”袁术给的。
至于说找刘表死谏,呵呵
之前与刘表闹得不愉快,文聘辞官,刘表几度相请,文聘都是闭门不出,让刘表对文聘很是有意见,甚至都不允许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文聘的名字。
但在江夏事情发生之后,文聘就有些坐不住了,这时候如果刘表再次征召他,文聘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这么做不是为了刘表,他为的是荆州,之前那些小恩怨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然而刘表并没有邀请文聘,这说明刘表心里还记得当初的事情,这时候文聘要是主动上门,表示愿意听刘表调遣,以刘表的心胸,肯定会接纳他,但如果是按照李易说的,文聘在这个时间点上过去,让刘表朝令夕改,临阵换将,还是换的刘表的亲信将领,想想都不可能,非要较真的话,最后的结果多半又是一次的不欢而散。
“仲业,来来,莫急莫急,有话坐下来慢慢说嘛”
郭嘉这时笑呵呵的起身拉住了文聘,文聘略一纠结,便顺势被郭嘉给按到了座位上,然后也不顾什么虚礼了,暴起小酒坛,咕咚咚的连灌了好几口,他心里实在是郁闷啊。
李易和郭嘉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清了清嗓子,说道“当日李某闻讯之后,一时情难自已,便有意发兵,然而文和先生却谏言,我若去江夏迎击袁术,很难与黄祖互为支援,而且在我麾下兵马死伤殆尽之前,刘表绝对不会往江夏派遣一兵一卒,同时,也多半不会有粮草供应,那么,在交战之余,我很可能还要分派兵马自行筹粮。”
文聘是个带兵将军,自然明白所谓自行筹粮是什么意思,说白就是抢百姓的粮食。
“真到了那种境地,李某人之前种种辛苦,全都将烟消云散,重回一介白身,纵然一时留得性命,但事后得胜之人无论是刘表还是袁术,都绝难容我性命,文将军是个聪明人,你说我讲的是也不是?”
文聘低着头,虽然没说话,却是默认了这个意思。
李易微微一笑,继续道“文将军家住宛城,想必也知道,刘表已经拒绝再给南阳补贴粮草,而年前我去了扬州一趟,当时就察觉袁术大肆招兵买马,磨刀霍霍,似有征战之兆,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不敢妄言,更无法与刘表诉说,只能也尽量的多征召一些兵马,以防万一,奈何武器甲胄匮乏,无法成军,又不得已厚颜向刘表祈求,结果我那使者却是被刘表给轰了出来,唉,李某人的颜面算是丢尽了!”
文聘没有接话,其实在他看来,李易跟刘表这俩人都没表面上那么良善,非要比较的话,除了刘表刺杀李易这件事太过不对之外,其他方面俩人差不多是半斤八两。
一个心不够宽,一大把年纪了,连个年轻人都容不下,另一个也不得了,不踏踏实实做事,天天琢磨着往上爬,这样的俩人要是能合得来才见鬼呢。
李易不知文聘正在心里编排他,继续往下说道;“文将军乃是光明磊落之人,我也就不做糊弄了,实不相瞒,,我麾下兵卒有三万,虽然士气上佳,然而其中三成多的人平时用的都是木盾木枪,根本不能上阵。”
“所以,以李某如今情况,只在南阳自保也就算了,想要出兵江夏文将军,真的强人所难了。”
“唉。”
文聘叹了一声,道“文某知道襄侯为难,但是只要襄侯愿意出兵,聘家中还有两千余副甲胄兵器,愿意全数送与襄侯,分文不取!”
李易有些诧异的看了文聘一眼,他是知道的,这年头许多世家大族家中都藏有数目很大的武器甲胄,一旦有事,家主一声令下就能迅速组成私兵,一些私兵的精锐程度甚至还要胜过官军,这也是世家的底蕴之一。
然而李易却没想到,文聘为了荆州,竟然愿意将家中那些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
换做李易,他是如何都不会那么大方的。
对于文聘这样的人,李易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都会对他抱着敬意,是以,李易也就不再卖关子,说道“文将军拳拳之心,李某敬佩,那么,就直说了吧,只要做到以下几点,李某就能立刻出兵江夏,而且保证必胜!”
文聘见李易语气坚决,心中不由一震,赶忙坐直了身子,做洗耳恭听状。
“第一,此战是为江夏,也是为荆州,而李某作为南阳太守,若要参战,其中所需武器铠甲,以及粮草补充,当全部由刘使君补齐,且战后襄阳兵马必须尽数退出南阳!”
“第二,易与刘表之间恩怨不多赘述,让某助他,实在不甘,所以,让李易出兵,必须刘表亲自相请!”
文聘轻轻点头,他感觉两点都不算难,如今刘表的期望全都寄托在安陆那边,希望将扬州军的兵锋挡在那里,但文聘知道,安陆城池高大不及西陵,粮草储存也不及西陵,就算张允那万余兵马全数顺利入城,顶多也只能帮助黄祖坚守月余时间,这还是只有张勋正常围城的情况,倘若袁术到来,张旭为了表功或者鼓舞士气,一旦开始不惜代价的攻城,安陆顶多也就是坚持那么两三天的功夫。
而安陆一下,襄阳东边再无屏障,倘若朝廷也无兵马来援,不管刘表是否乐意,他都得向李易求援,因为那不是脸面的问题,而是整个荆州的生死的问题,甚至刘表不请李易,别人也会逼着他去请李易。
文聘以为李易说的就是这两点,正想点头,他在襄阳还是有不少朋友的,发动一下关系,完全可以做中人促成此事,不想李易又比出三根手指,接着说道“还有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李某出兵,必须要得到朝廷旨意,若无圣旨,纵然襄阳城破,李易也绝对不会动一兵一卒!”
“朝廷圣旨,这如何会”
文聘愣住了,他没想到李易还要圣旨,这个真的有点过分了,圣旨这东西岂是说要就要的?而且,就算朝廷有圣旨下来,督促地方官员应对袁术,于情于理也都是要给刘表的啊。
在文聘看来,李易的这个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已经忍不住开始怀疑,李易是不是以此为借口,拒不出兵。
李易文聘脸色不好,心中暗笑,他自然不会告诉文聘,在江夏的消息传到南阳之前,他就已经把王璨那倒霉孩子打发回长安当使者去了。
李易给王璨准备了许多的财物,让王璨进入长安后暂且安顿,等荆州战报传入长安,而且在所有人都知道刘表连连战败,根本不能阻挡袁术的时候,将那些财物送到李傕府上,设法说动李傕保举李易为征南将军!让李易主导荆州战事,征讨袁术,平定荆州之乱!
李易现在的封号是左将军,刘表是镇南将军,单纯就级别上来讲,刘表高些,但差别不大,如果两人都是在朝中为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地方上来说,李易的左将军一下就被刘表给甩出了老远。